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兰州兽研所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知识问答(二)
作者: 来源: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更新于:2020-09-16 阅读:0

11.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12.如何经直接接触(体表皮肤粘膜)传播?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轻微损伤或眼结膜感染。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中。


13.如何经消化道传播?


主要是通过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内脏等感染。喝生奶,吃生奶制品(白油), 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熟的肉或做饭过程中生熟案板不分,均有可能引起感染。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14.如何经呼吸道传播?


常见于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职工易经呼吸道感染。畜圈内牲畜的活动,尘埃飞扬,易使畜群经呼吸道感染。


15、哪些人群为布鲁氏菌病的易感人群?


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病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感染而获免疫。


16.什么是隐性感染?


根据布鲁氏菌诊断标准,隐性感染是指由与疑似布鲁氏菌感染的家畜、畜产品有密切接触史,或生食过牛、羊乳及肉制品,或生活在布鲁氏菌病疫区;或从事布鲁氏菌培养、检测或布鲁氏菌疫苗生产、使用等流行病学史,且符合标准试管凝集试验阳性或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阳性或补体结合试验阳性,但无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的一类布鲁氏菌感染者。


17.如何控制和切断传播途径?


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对牧场、乳厂及屠宰场的牲畜定期卫生检查、病畜隔离治疗、流产物及死畜必须深埋。病畜用过的牧场需经三个月自然净化方可使用。污染场所及物品及时消毒。病人隔离至症状消失、血、尿培养阴性为止。


保护水源,加强畜产品的卫生监督,不出售、不食用病畜肉,生乳煮沸后饮用。


18.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布鲁氏菌病?


对普通民众而言,尽可能减少与牛羊等家畜接触,牛羊肉要煮熟后食用,特别是吃烤肉、涮肉时,一定要烤熟煮透,家庭加工过程中案板、刀具等做到生熟分开。布鲁氏菌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但不耐热,在高温下即可杀死,因此,生鲜奶要“煮沸”后才可以放心饮用。


19.甘肃省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是什么?


甘肃省是一个畜牧业大省,也是全国布病流行严重省份之一。1970-1972年全省流行病调查,感染率为1.35%,患病率为0.67%(47236例)。自1970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畜间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经过15年防治,1985年国家考核,我省86个县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控制标准,1990年75个县市区达到国家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1990~1999年间,我省布病发病率处于低流行状态。2000年后,我省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人间布病呈暴发流行,流行范围已遍及全省14个市州。2012年后发病率迅增,2015年发病率为9.41/10万(2412例),达到了流行最高峰。2014年省兽医局开展重点地区畜间免疫工作后,人间布病发病稳中有降,2016年7.13/10万(1861例),2017年6.71/10万(1770),2018年6.03/10万(1584),2019年6.76/10万(1776),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全省报告1776例。


兰州市2017年、2018年、2019年布病发病率分别是1.75/10万、0.80/10万、1.34/10万(50),城关区2017、2018年布病发病率分别是1.31/10万、0.61/10万、1.68/10万(22)。


20.我省动物布病的发生情况怎么样?


我省是全国15个布病流行较重的省区之一。患病羊是人感染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我省2015年羊布病检测阳性率为2.2%,近5年时间通过落实“免、检、消、杀、管”等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8年全省羊布病阳性率下降为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