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 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100个陇原红色故事 | 一把铜军号
作者: 来源:白银日报、“甘肃青年”微信公众号 更新于:2024-06-05 阅读:0

陈列在平川区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的一把小军号,铜质,通长30厘米,高14厘米,口径11厘米。这是1932年5月靖远起义爆发时游击队所使用的。就是这把历经岁月磨蚀依然锃亮如初的军号,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的战争岁月。

图片

△靖远起义中游击队使用过的铜军号

1932年春,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在驻扎于靖远县的陕甘绥靖公署甘肃警备第三旅发动起义,史称靖远起义。5月5日晚,因消息泄露,起义被迫提前进行。张秀山、吕振华等人分别带领王子元部的二营五连和一营一连共计200余人,兵分两路从靖远县城出发,向东面的打拉池方向行进。

经过一夜的急行军,6日凌晨,起义部队会合于打拉池。稍事休息后,张秀山令士兵魏邦定拿起军号吹响了队伍集结的号声,在打拉池城隍庙宣布起义,正式成立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由谢子长任总指挥,焦维炽任政委。

由此,打拉池这座建于宋代、势扼陕甘宁交通咽喉的古城被赋予新的内涵,在白银和甘肃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此后,部队在屈吴山麓的郎山台子就餐休整时,被王子元的两个骑兵营围追堵截,经过多次厮杀,终因寡不敌众,游击队被敌人的马队冲散。

魏邦定为掩护张秀山等人撤退,摔入深坑,腿部负伤,也因此免于被俘。从此,魏邦定隐居于周边农村养伤,这把军号就一直保留在他的身边。

记者采访得知,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任国家农委主任的张秀山来靖远县寻访,最终打听到魏邦定的情况,两个战友在分别五十多年后相逢,回想起当年的战斗情景,顿时泪流满面,场面感人至深。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铭记,祭奠是为了更好地继承。站在纪念馆里,回顾气壮山河的峥嵘历程,革命先辈坚守初心、在危难中奋起的故事让人感慨,革命先辈播撒的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精神火种一定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那激荡人心的冲锋号声也会在一代代人的耳畔永远吹响……